從教義《新境界》談天帝教文明的新科學特色
文/林哲宇
本論壇旨在:彰顯教義《新境界》於現今自然科學發展中之地位與價值,並特別突顯其於開展科學新發現、帶動科學新思潮之真知灼見,以期促成天人合力共昌心物科學之新紀元。歡迎有志同奮踴躍投稿!
世界性的宗教必定帶來世界性的文明,如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教文明、佛教文明、道教及儒教文明等,天帝教在日益普化全球的同時,必然也為世界帶來新的文明,可稱之為天帝教文明。天帝教文明的特色豐富,筆者僅就新科學之範疇作一探討,以描繪本論壇六年來內含之遠景。
新科學是相對於三百多年來西方之物質科學而言,何謂物質科學?一言以蔽之,即不研究靈魂(和子)的科學,何謂新科學?即物質科學與教義《新境界》之精神科學長期合流發展的科學,而新科學何以能成為天帝教文明的特色之一?因天帝教文明不僅僅為人類之文明,更為天人合力之文明,天人合力之關鍵在於「善能把握科學與哲學之相配原理與自身之修持功夫」,新科學之建立正是其中之要素。
文明之型塑即人民生活型態之累積表現,邁向天人合力的文明,逐步實踐「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是天帝教的終極目標,伴隨著人民生活型態的轉變方足以落實,否則只是空想。當今影響人民生活型態最劇的除宗教、藝術與風俗習慣外,因物質科學發明而帶來之文明進展亦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從食衣住行育樂到思想文化、心靈活動,科學挾其對物質文明無以倫比的經濟影響力共振了慾望的蓬勃,物慾因科學之故更加地容易充填卻也更加地難以滿足。
人民生活型態的轉變是累進的,宗教看到了物慾的問題而實行教化之時必然面臨轉變方向的選擇:應讓人民生活型態逐漸褪去物質科學的的成分,調降物慾到最低點以復歸上古純樸的農漁獵畜牧生活;抑或讓人民在宗教信仰與物質科學之間盡量取得一協調的平衡,不致於為物慾所淹沒?天帝教所採取的是後者的方向且有更創新之作為:以宗教教義為本於人間建立新的精神科學而與物質科學長期合流發展,兼顧信仰與理性及道與欲的調和,使得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共臻熱準,祥符天人合力之天帝教文明。
行文至此,天帝教文明的新科學特色已昭然若揭,即不拘泥於傳統宗教與科學的分野甚至於對立,以追求宇宙人生真理為出發點,運用智慧使「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的精神科學(靈魂科學、和子科學)與現代物質科學長期合流發展;以天人合力(天人交通)之新途徑求出不能由理智解決之事理;科學與哲學之相配原理與自身之修持功夫並重,以促成天帝教終極目標的實現。
新科學論壇及教內相關之天人實學研究活動一直是朝著上述目標向前邁進著,新科學論壇著重於教義《新境界》第二部精神之人生觀所欲建立之新的自然科學即精神科學之建立,所探討的主題無一非為精神科學之建立奠立現代物質科學之基礎,唯有如此才能使兩者長期合流發展,互補互益,例如:陰陽電子扭合變電結構與超導、原子動能與核磁共振的研究等,都是一方面闡揚教義的理論並在教內的研討會上與同奮共同討論,另一方面奠立其現代物質科學之基礎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期能透過不斷地與同奮及科學界的親和交流,真積力久,功不唐捐。
基督教文明促成了歐盟的整合,天帝教的終極目標-「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自也仰賴天帝教文明的建構。天帝教文明的新科學特色能對終極目標起何種作用,在此也可舉個例子:宗教大同的前提在於各宗教間均能「敬其所異,愛其所同」,在此宗教文明劇烈衝突的當下,似乎做起來並不容易。但宗教有基本的共同點就是「祛惡向善」,根據教義新境界的理論,善念為陽電之發射,惡念為陰電之發射,若能以此製作科學儀器,當可發覺,在各宗教之祈禱儀式中若真心為善,必同為陽電之發射,並不因所屬宗教而異;相反地,在祈禱中若所思為惡,科學儀器也將忠實呈現,以宗教之名而行惡事並不能成善,如此即知無善宗教,無惡宗教,乃人心善惡之別也,「天下之教何非為正,人心之溺乃趨於邪」,應能對於「敬其所異,愛其所同」有更深之認同,因宗教根本上並無不同,同是對於至善- 上帝的信仰。此為新科學所能貢獻的力量之一,也是天帝教文明即將帶來的 上帝的恩賜。
(作者:林哲宇(緒致) 天帝教天人交通機研發小組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