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經典研究的基本要領和方法

經典研究的基本要領和方法

維生首席  講述

                    傅鏡合  整理

 

 

關於經典研究的基本要領和方法,事實上來講,有一些觀念,各位同奮己經了解了,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一些方法,各位同奮也己經在應用了,但是並不一定完全曉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我們怎麼樣來研究經典?我把它分成兩部分來談:經讀和經解。

 

一、經讀

第一部分是〝經讀〞,也就是我們怎麼來讀經,我為各位同奮特別提出三個重點。

 

()斷句

第一個重點是斷句,又稱之為句讀,在專門用詞上稱之為句讀,我們怎麼樣把經典文字的每一句讀清楚,中國的文字,常常如果不點斷,甚至於點錯了,都會發生各種不同的解釋,甚至經文的解釋會相去萬里,我們大家都曉得〝天下雨〞的故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是一種解釋,〝留我,不留〞,這又是另一種解釋,因為圈點過程中間會引發很多不同的解釋和不同的聯想,所以句讀非常重要。

 

()釋字

第二個重點是釋字,正字,這個字如何能正式的確定,因為同樣的一個字,我們會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我只舉一個例子,大家都唸過奮鬥真經,我常常感覺到,我在棒到我們自己經典的時候,我就感覺到很有成就感,為什麼很有成就感,因為這些經典,都經過我的手,把它從無形傳到了人間,我很有成就感,但是,我又感覺到沈重的壓力,因為師尊老人家在當時,就把經典的研究指定給我,讓我來負責研究,師尊是這樣講的,他說,這個經典是由你的手把它接下來的,你有責任把這些經典跟同奮們來做完整的解釋和研究,把這個沈重的壓力給我,我可以告訴各位同奮,那真是一個很沈重的擔子,我可以告訴各位同奮,我們所有經典都容易解釋,但最難解釋的一本經典是平等真經,我們總認為平等真經很短,但卻是最難解釋的一本,甚至於奮鬥真經也都很難解釋,常常拿著奮鬥真經我們都會唸,但是,說到奮鬥真經怎麼樣解釋的時候,那真是很難,例如,奮鬥真經裡邊告訴我們〝基塵了塵  進道蚤〞,基塵了塵它的解釋是什麼意思,很容易解釋,但是,你如果下面這三個字不解釋清楚的話,前面四個字,你永遠不能隨隨便便的下定論,尤其〝進道蚤〞這個〝蚤〞字,這個字本身的意思有兩個解釋,這就是正字的觀念,這個字的第一個解釋是跳蚤,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看到這個字馬上就可以有個感覺,有一個跳蚤在身上跳啊跳!但是,我們看〝基塵了塵  進道蚤〞,像個跳蚤一樣跳進來,這解釋得通嗎?解釋不通的,這個字在說文解字裡邊,另一個解釋是早晚的早,這也不對,這七個字下面的一個字就把我給考倒了,一個字就把我給考倒了,我怎麼樣能把一個字解決,不能解決的話,我整個的一段文字無法講,不能夠隨隨便便下這個解釋,所以,這一個蚤字,我就在此地與研究學院、修道學院上課,就講這個奮鬥真經,就這個字突破不了,就沒有辦法進行下去,結果,我在康熙字典裡最後的一個文字裡邊,找到了一個解釋,我認為合理了,在解釋上是確定了,這個蚤是什麼,它用一個字,〝車  〞的〝 〞,〝 〞是什麼呢?在都市的同奮不一定會曉得,但鄉村的同奮應該可以了解,牛車這個車子的輪子是上上去的,這個輪子一上上去了以後,一定要有一個 ,把兩邊卡住,如果不卡住的話,輪子會掉下來,這一個叫做什麼,叫做蚤,這一個字就叫做蚤,這一個 字,本身我們一般卡住的 子那就叫做蚤,所以,這一個蚤字我懂了,是什麼?就是「關鍵」,那是一個控制的關鍵,主要掌控的控制關鍵,好了,我們修道的關鍵在那裡?在〝基塵了塵〞,什麼叫做基塵了塵,就是在紅塵而不染塵,我們在紅塵中間修道,在紅塵中間奮鬥,而不染紅塵,而且超越紅塵,這就是我把天帝教的精神通過一句話,我們天帝教的精神是什麼?我們修道的精神是什麼?就是〝入世苦行〞!什麼叫做入世苦行?一般的修道人叫〝出世苦行〞,把頭髮一剃,出世了,到廟裡去打雜受苦,其它的責任我可以通通不負,通通不管,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可以不報,對子女的教育責任我可以不擔任,這個是出世苦行!我自己為了我自己自了,我離開紅塵,我一切都不管,我再苦,修道的苦再苦我自己做就是,這叫做出世苦行,那很容易,就是下定決心,我什麼都不管,了掉去掉,那就可以了。但是,我們天帝教的精神建立在那裡?建立在人道,先盡人道,再返天道,這是天帝教奮鬥的基本精神,既然天帝教的奮鬥精神是先盡人道再返天道,那麼,換句話說,我們是入世的,在紅塵中間來修道,這個,師尊在他的師語裡邊有三個地方都提到這一段,都提到天帝教的奮鬥精神是在紅塵中修道,這就叫〝基塵了塵〞。很多的同奮,看這七個字很簡單,但是,如果那一個字不突破,不解決,那問題就多了,那問題,真的是非常難突破,在這裡,我就想到從前我的老師講的,我們中國人常犯了一個毛病,對一個字不太認識,又不太願意去請教老師,連字典都懶得去查,常常是唸半個字,從半個字裡,想當然,就解決了。這種情況很多,有兩個笑話,一個笑話就是,根本是誤人子弟的老師,當他死了之後到了閻王那裡,閻王一看他,你誤人子弟啊!要罰你去輪迴,先要輪迴,好,先讓你去做馬,因為你誤人子弟,要為人做牛做馬去補償他,去做馬,於是乎,他就跟閻王磕一個頭,他說:「閻王老爺,你要我做馬的話,請不要讓我到山西去做馬」,這個閻王覺得很奇怪,從來沒有一個人指定要到那裡去做馬,那你怎麼這樣說呢?他說:「孟子講〝晉國天下莫強馬〞」,孟子這句話是說〝晉國天下,莫強焉〞,看過去,看個〝馬〞一樣的〝焉〞,他說:「晉國天下,連隻馬都不強,可見這個地方很窮,我不要到山西去」,晉就是山西,他說:「你不要讓我投到山西去」,閻王一聽了以後,閻王就生氣了,好了,那麼就叫你去做狗去,罰你去做狗,輪迴做狗去,他又跟閻王磕了一個頭,他說:「閻王爺,你讓我去做狗可以,請讓我去投一個母狗」,這個閻王就更可怪,很好奇的問他,你為什麼要投母狗啊!他說:「禮記裡邊說,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他說:「這母狗有好幾種母狗,有錢的時候,母狗先得到了,有難的時候,母狗就避免了」,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你想想看,這一個字之差,會差多大。這是正字,當有懷疑的字,甚至於在這整個句子裡認為有問題的字,你一定要找老師,老師是什麼?就是字典,花一點時間去查一查字典,從字典裡邊,就可以得到更正確的答案。

 

()正音

第三個重點是正音,中國的字,那幾乎可以說,有太多的讀音,我舉個例,〝車〞字有三個讀音,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的意思,在動的階段稱之為ㄔㄜ,轉的時候稱之為ㄐㄩ,而使用這個工具稱之為ㄔㄚ,這三個音有三個不同的解釋,完全不同的解釋。第二個例子,〝樂〞字也有幾個音,有一個人的姓名是三個樂字擺在一起,點名的老師拿著點名簿,看了以後就問他該怎麼唸,他說〝ㄩㄝˋ ーㄠˋ ㄌㄜˋ 〞,第一個樂字用在姓氏上是唸ㄩㄝˋ,第二個樂字,論語裡邊「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個樂字唸ーㄠˋ,喜歡的意思,而第三個樂字,快樂是唸ㄌㄜˋ,樂這個字還可以用音樂ㄩㄝˋ的解釋上。

所以,中國人的唸音上有很多,因此,這個字究竟應該唸什麼音,你一定要查一查正確的音以後,你才去唸它。我們現在把我們經典的讀音,統統注上了,都經過正音過了。所以正字、正音這些工作,都得在開始的時候就要做。

 

 

二、經解

第二部分是〝經解〞,經解就是我們怎麼來解釋經文。上一個部分稱之為經讀,就是我們把經典在文字上的困難先確定下來,然後進入第二部分,稱之為經解,經解也有三個重點,第一個是白話解釋經文,第二個是闡述經義,第三個是確立經根。

 

()解釋經文

現階段我們一般解釋經文的方式是用白話來解釋,但是,我要特別的告訴同奮,提醒各位同奮,我們天帝教的經典文字比較古拙,所以,它同樣的一個字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同樣的四個字在一起的時候,就不一定可以完全用白話文把它解釋得很清楚,你認為解釋清楚了,等到過了一些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解釋還會有問題,依據經文,照我現在的感受,大概會有三個以上的解釋,可以有三個以上不同的境界,就看你自己在接觸經典的階段中間你自己的體會到那裡,所以,單純用一種白話文來解釋,只能解釋一個表面的這種文字現象,經文現象。所以,解釋經文,我們大概都用白話文來做註解,這種註解事實上來講,有的時候很正確,有的時候會發生問題,不要說是我們的經典,就是我們現在讀的一些中國古籍也是一樣,我們現在大多會使用商務印書館的白話註解本,事實上來講,那有一些真的是註解得很好,它作者本身很珍惜羽毛,很用心,但是,也有一些註解你不讀還好,越讀卻是越胡塗,真的是越讀越胡塗,作者他自己本身都沒搞清楚,拿來做註解,那真是誤盡天下蒼生。所以,第一種方式來解釋經文,那大多數都用白話文來解釋。

 

()闡述經義

第二個就是闡述相關經義,我也說了,一句經文,就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我們不要講別的,單純講金剛經就好,有多少註解本,金剛經就有許多註解本,金剛經它是經過梵文翻譯過來,我記得很清楚,葉公超先生,大家都曉得,葉公超先生不過是一位外交官,做過外交部長,但是,葉公超先生中英文之好,那真的是很好,他的英文,我去旁聽過他的課,我在我的母校,他講莎士比亞,他是莎士比亞的專家,今天來講,已經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超越過他了,我們很多人曉得莎士比亞在我們台灣來講,梁實秋先生是莎士比亞專家,但是,真正的莎士比亞先生是葉公超先生,他對莎士比亞研究之正確,他有一個殊特的看法,他說:「莎士比亞不是一個人的作品,是一群人的作品」,而葉公超更拿手的是梵文,因為他在英國修學位的時候,他的老師就告訴他,你應該從梵文下手,他就認為有許多金剛經梵文的翻譯本,翻譯的並不一定正確,從這個地方就可以了解,我們解釋經文已經是很大的困擾和冒險。但是,闡述經文經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更重要,而且這更是一個大學問,我舉〝基塵了塵 進道蚤〞這兩句為例,這七個字就文字就可以用一大串文字解釋給你聽,但重要的經義解釋是什麼,在紅塵而不染塵,再進一步的解釋是什麼,入世苦行,也就是我們奮鬥的基本精神,天帝教所講的奮鬥精神就是〝入世苦行〞的精神,今天來講,向自己奮鬥最難突破的是什麼?就是自我的心性修養,那就是一種入世苦行,我們可以離世遁世出世,那很簡單,但是,我們天帝教為什麼要入世苦行,因為,人的七情六慾在紅塵中才能彰顯出來,你離開了紅塵以後就顯現不出來,邱長春,龍門派的祖師爺,他在北京的時候,有一位修道人在閉關,他寫了一封長信給邱長春,他說,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都突破了,但是有部分無法突破,希望能得到邱長春的開釋,但是,我現在在關裡面不能來,能不能您給我抽空來給我開釋,邱長春去了,邱長春看他已經閉關三年了,到了他的山門口,邱長春用他的拐杖連敲幾下,敲得非常響,關裡邊的人就罵道:什麼人這麼樣子沒禮貌啊!邱長春說:「像你這樣子還叫閉關啊!」回頭就走了,換句話說,我們的七情六慾,只有在紅塵中才可以面對,今天大家在鐳力阿五十五天閉關很容易,因為,面對的就是這麼多人,但僅是面對這一些人,我們就有很多的問題了,嘰嘰嘎嘎的,我們到了紅塵中間,出了關,面對紅塵,那挑戰,那才是真正的奮鬥了,所以〝基塵了塵〞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它一句話,就有各種不同的觀念提出。所以,我從這樣的觀念裡,跟各位同奮介紹所謂闡述經義的觀念,要解經,單純的從經文下工夫不夠,還得從經義上下功夫,這是經解的第二個重點。

 

()確立經根

第三個就是確定經根,把經根找出來。每一本經典都有經根,什麼叫做經根呢?那就是這本經典所講的重點是什麼,它的基本精神重點落在那裡,就是一棵樹的根,例如,金剛經的經根是什麼?那麼應該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抓不到經根,就是抓不到主軸,永遠只見枝枝葉葉,看不到全貌,我們很多人都是看到上面的枝枝葉葉去了,沒有找到這本經典的根的話,你永遠是瞎子摸象,你摸到象的大腿,象就是一根柱子一樣,像大房子的柱腳,摸到象的耳朵時,象就像一把扇子一樣。瞎子摸象就是常常沒有了解經根的情況下,你去解經,於是乎你永遠在經的表面上來摸,你沒有辦法深入到經的核心裡面去。

所以,我們研究經典裡邊有解經,經解有這三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一般的解釋,通過一般的解釋,用白話的解釋,用最單純的解釋;第二部分是找到經文的經義,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但是,你最重要要達到經解,走進經解正式的研究道路,先得要找到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