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炁與氣的研究

  劉緒資

前言

    天帝教天人實學四大支柱——天人文化、天人合一、天人親和、天人炁功,與「炁氣」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如:天人文化的宇宙觀,無形至有形,由先天炁轉化成後天之氣。天人合一從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由後天之氣返回先天之炁。天人親和的天人交感,透過炁與氣的交流,達到感而遂通之目的。天人炁功更是以「兩誠相感」,接引天地正氣,由施治者的X原素混和先天與後天氣,再導入求治者體內,祛除身上之陰氣、病氣達到身、心、靈的調整。由此可知,炁與氣在天人實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何等重要。

    現今歐美、日本、中國大陸對氣的研究已蔚成風潮,並且已有各種研究報告提出,對氣的認知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但對炁的認識還很模糊。

本文主要是以彙整帝教現有之資料及科學界在氣方面所作的研究報告作一探討。

 

炁與氣的基本認識

    一、炁與氣的來源

   (一)先天的角度

    宇宙分為正宇宙與反宇宙,反宇宙也是科學界所說的反物質宇宙,在帝教而言是指無生聖宮。正宇宙是由鐳胎炁化而產生,所以鐳胎是一種炁能,而鐳胎來自於無生聖宮,因此先天的能是來自於反物質宇宙的無生聖宮。

    而氣的形成,《天人文化聖訓輯錄》說:

    宇宙的形成,有炁而無固態物質,而炁之轉動才產生各種元素,經由各種元素之輕清之質,才有「氣」的產生,其構成最簡單的初期元素,就是今日你們所稱呼為「氫」的元素,氫又受「炁」的作用而有了「氧」,氫氧化合燃燒的結果有了「水」,由此水而生現象、物質世界的萬物。物質世界的初基元素是「碳」,更由此「碳」形成有機世界,物質界產生濁重的陰氣,陽氣與陰氣、質輕的元素與質重的元素,交集形成多彩多姿的紅塵環境。[1]

    因此帝教的觀念是先有能,然後經炁的轉動產生各種物質元素然後才有氣的產生。以圖一表示。

   (二)後天的角度

    以教義的觀點來看,所謂混沌,是當某一旋和系消失其旋和力,則此旋和系之空間即被漫無規律之充盪液體所瀰漫,即所謂混沌是也。教義云:

    在此洪大的液體世界中,因液體中之電子常相激盪之結果即磨擦生熱而生濃厚之蒸氣,此種蒸氣即離液體而上升...。至適度之空間時,復發生無數之電質(同時發光),此種電質既較蒸氣為輕,遂又繼續起昇,終至化為一種不含水分之炁體(電氣體),即所謂先天之炁是也。」[2](如圖二)

    因此我們可以說,氣是在分化界之下的陰陽電子混合物,陽電子是水中之清氣,陰電子是前一旋和系留下之微塵。而炁是電質再昇華之不含水分之炁體。所以先天的炁可以轉化產生氣,氣也可以經過陰陽電子的抱合激盪產生電質,電質再昇華而產生炁。

 

    二、與氣在天界次元與性靈和子之間的關係

    從圖二可以看出,要達到「炁」的熱準,至少要在化炁界之上。要達到「電質」的熱準,則要達到化電界之上,而氣是在分化界之下。以表示之:

氣 ---〉 電質 ---〉 炁

 (分化界)    (化電界)   (化炁界)

 

 

 

    所以聖訓也明白告訴我們,所謂的天界、幾層天的說法是因為氣化、炁化的程度而產生。其中性靈和子在這天界的互動關係為何呢?以表一示之。

    由表一可以發現與氣代表不同能階之位能,炁化程度越高,能量越大。性靈和子要想存在高位階之天界,和子也必須具備相同位階之上的和能,才有能力適應該天界之環境。在型態上,氣化(分化界)的階段,是屬於具有形象之天界層;在電質(化電界)的階段,則是稍具有形象之天界層;在炁化(化炁界)的階段,則不具有形象。在性靈之間的傳遞互動上,炁化的層級主要以鐳質光訊或極高能量的陽、陰電射或靈訊作為相互交流之主要傳遞方式;而氣化的層級,主要以高能量的陽、陰電射或各類能量的陽、陰電射或靈訊、雜訊作為相互交流傳遞方式。

    三、與氣「場」的效應

   (一)先天炁「場」的效應

    場的概念,是指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的「力」或「能」。例如重力場、引力場(旋和力)、電場、磁場、聲場、光場、熱場、輻射場等等。場本身具有能量、動量、和質量,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與實物相互轉化。

    在先天炁方面,鐳都可說是宇宙能量最高的場,因為鐳炁是宇宙中能量最高的等級,而鐳都是「場」的概念,可從聖訓看出:

    生命之始源乃始於反宇宙之無生聖宮,其無形孕育之初,則為一交融之液體狀態耳!而生靈之胚胎、物性之原種皆藏於此,當一切運化完備時,即轉化至有形之「鐳能」孕育場,由有形之鐳能加以調養絪蘊而至成形...」[3](如圖三)

    先天炁是非常高的能量。各種能與能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再加上場的作用,炁可以轉化成各式各樣的能,如光、電、電磁波、熱、輻射...等各式的能量型態。因此鐳炁可以轉化成各種不同的能,達到調和宇宙的目的。如聖訓云:

    廣大空間之鐳能效應,亦以維護星群及各單位旋和系之平衡運行為定則,而釋放不等量之「電磁能」,以利延續星象間之有形架構,亦以增其生存之活體性。[4]

這也是  上帝管理宇宙的方式之一。

   (二)後天氣「場」的效應

    人體本身就是一種生物能場,科學界在這方面已可以提出許多的實驗證明。

    例如1911年基爾納的人體生物場研究指出,人體全身周圍可以看到鮮明的霧,分為三層:最靠近皮膚是6.35毫米厚的暗色層,它外面是50.8毫米厚的顏色較淡的一層,這一層的紋理垂直於身體,最後,再向外是一圈外廓不清,大約152.4 毫米厚的外部弱光。被稱為基爾納氣(Kilner Aura)。[5]

    伯爾(Burr)和諾思拉普(Northrup)在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指出,存在著一個稱為「生命場」的電磁能引導場,它在人類和一切生物的機體結構方面發揮指導組織功能的作用。[6]  

    又如本迪特(Bendit)夫婦對人體能場做了清晰的形象描述。她們指出,氣是由互相垂直的能流組成的,就像電場總是與相關的磁場垂直一樣。[7]如圖四。

    在《天人文化新探討》第一集中提到的「靈魂意識交集引合網路」,應可視為一種氣「場」的效應。其中很明白的指出O電力作用軌道、H電力作用軌道、電質電力作用軌道等等,這就是說明其間的引力關係,也就是場的概念。這個場主要是接收或發射念力。念力的特性,以目前各種資料顯示,念力具有與電磁波類似的特性,也能產生聲、光、電、化等物理效應。[8]

    從人體生物場的效應所散發的「光圈」、環繞周圍類似「磁場」等效應、以及「靈意網路」發出的念力所產生的聲、光、電、化等物理效應,皆與先天炁「場」的效應,有著類似互通的特性,難怪古人說:「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

 

    四、炁與氣的傳遞

    前面提到炁與氣皆具有磁能效應,只是不同位階之能「場」。而能的特性是可以相互轉換,如光能可轉換為電能,電能可以轉換為磁能,磁能可以轉換為動能,動能可以轉換為熱能,熱能可以轉換為輻射能。能與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因此,炁與氣之間的傳遞,也許可以透過上述的各種能的效應達成。廣大的有形宇宙,是如何達到連絡、傳遞之交流網路,聖訓云:

    有形宇宙間,各星群皆處於不等量粒子密度中,譜成之生命體相差距甚遙,各性靈間由於礙於形軀之絆,乃至無能溝通,而電磁之傳遞由於波速之穿透性及其振動粒子之高密度特質,致使電磁波得以任由貫穿於各星系間,自由往返以達連絡、傳遞之星際交流網。」[9]

    電磁波是氣的效應之一,教義往往把「炁氣」與「電」,看作是同源的東西,如前面提到的「炁體(電氣體),即所謂先天之炁是也。」

    上述二之「與氣在天界次元與靈性和子之間的關係」中提到,性靈和子在炁化天界之間的傳遞可以藉助鐳質光訊、極高能量的陽陰電射、靈訊作為相互交流之主要傳遞方式。性靈和子在氣化天界之間的傳遞可以藉助高能量的陽陰電射或各類能量的陽陰電射或雜訊作為相互交流之主要傳遞方式。

    因此,炁與氣的傳遞,基本上可以藉助電磁波、光、陽陰電射或靈訊的傳遞。當然或許還有其他的方式,只是以目前的資料可以看出有這些方式。

    五、炁與氣的信息

    訊息是指想要傳達的內涵或意義,如人類的語言所傳達的信息。人類是用聲波,聲音的波動來傳達訊息,但是否所有的聲音人類都可以了解其中的信息,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語言是靠學習而來,不同的語言如果沒有經過學習,即無法了解其中的意義。又如生物與生物之間傳遞的信息,如果沒有透過學習了解,亦無法知道其中的內涵與意義。

    而傳遞信息的方式是可以千變萬化的,以人類來說,除了前面提到的聲波的傳遞,也可以用圖文、手語、旗語...等等。也可用電磁波的傳遞,如我們收看的電視節目、大哥大、收音機...等等。但是這些電磁波所負載的信息卻不是人類可以直接透過感官就能了解的,而必須透過電子儀器的轉化,成為人類可以辨認的信息。因此可以想見,其實人類周遭佈滿了各式各樣的信息,只是我們無法解讀罷了。

    以電話作為訊息的溝通其過程大致如下,人的聲波轉換成電波或電磁波,經過有線或無線電覽的傳遞,再轉換成聲波,達到溝通的目的。而我們收看的電視或電影,是利用攝影機捕捉光波使得底片感光留下畫面,再用電子光束把畫面呈現在螢光幕上,當然這只是簡單的說法,實際上要複雜的多。而筆者所要表達的是,信息傳遞的介質可以是聲波、光波、電磁波、電波、磁波...等等,但這些傳遞介質與信息本身並不相同。

    與氣是一種「能場」,它可以轉化成各種型態的能,所以與氣是很好的傳遞介質,可以傳遞各式的信息。

    人體是由物質、能量、信息組成,人體生理上的新陳代謝,也是生命的信息。而人體外圍的「氣場」,其實也攜帶了大量的生命信息。一些敏銳的氣功師,可以透過氣場的信息感應,了解病人的生理狀態,也可以發動氣功調理病人的氣場,達到診療的效果。

    人類大多數的病變,往往是信息的紊亂,隨後產生物質或能量的紊亂。例如心臟的正常搏動,是由電訊波動所表現的信息所控制,信息的紊亂或缺失,將影響器官或機體的正常功能,導致病變。又如細胞的癌變,DNA 是由於信息密碼的錯誤,使複製模板畸變。日本生物學家關谷剛男發現惡性黑色素瘤和肺癌的遺傳基因的岩鹹基排列密碼上,第61個氨基酸遺傳密碼發生錯誤,在膀胱癌的遺傳基因裡,第12個氨基酸遺傳密碼出現異常。[10]

不僅如此,根據林清泉先生的看法,靈魂本身的組成要素就是訊息。因此以本教立場而言,可以說靈魂的病變代表這組訊息的混亂,治療靈體可以說是要從調整訊息著手,此種觀念可以解釋在宗教的領域中,為何反省懺悔、廿字真言之類的心理活動可以療靈解業,因為它們都代表著正面的訊息,相較肉體來說,它們是屬於炁的層面。[11]

與氣在天人合一、天人親和、天人炁功
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炁與氣在天人合一中所扮演的角色

    天人合一的目的,是要達到與宇宙共始終,也就是與 上帝合而為一之最終目的。要想達到此目的,和子的能階至少要達到炁化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說的聖胎(炁胎)。所以道家丹鼎大法的三步曲,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經過氣胎、電胎、炁胎最後肉體瓦解陽神出竅,與宇宙共始終。因此,天人合一是在不斷提昇和子的陽電,最後達到具有鐳質的炁胎,即可得道升天。

    而丹鼎大法是從人體的精下手,精的成分為非白非青、半陰半陽之質,透過打坐去除陰電子,將陰精燒煉成氣,也就是所謂的真火化而為氣。此氣,師尊言:「不是一般大空之氣,也不是口、鼻、肺部、胸腔呼吸之氣,而是和子中一種高等電質。」

    我們看《靜坐要義》對氣胎、電胎、炁胎的描述。氣胎,是人體的陽電質(氣)來引陰電精(精)輸運全身,發動交流,抱合激盪,經過多數的電化湊合,久而不懈,循行復始,在下丹田形成一種氣胎。

    電胎,是因為氣胎的運轉,使得電質電精運轉循環,相互磨擦,自然交通,不急不緩,陰氣漸消,逐步化為電胎。此時心意純一,靜極生動,斂神伏息,即可引得大空之炁調濟親和始能真水常升真火常降,氣絪縕,循環升降,常濟於中,由無化有。

    炁胎,是因為電胎與大空之相引而行,即起變化。大空之炁,內含有熱性與多陽電性,而本身所化電胎之內亦含熱性與電性,然此電性與多陽電性相比,即復變降而為陰質,二性異引交相磨擦,由熱化沸,由沸化炁,及含鐳質。由此鐳質凝為多數小丸聚於丹田成為炁胎。[12]

    因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陽電質(氣)與陰電精(精)抱合激盪,去除陰電子,當達到一定的熱準,即化昇為電質。當達到電質的熱準,即可引得大空之炁的調和,當達到某種熱準,即可在丹田形成炁胎,等到胎成熟之後就可以陽神沖舉,與宇宙共始終。此過程與前面提到,宇宙混沌之後,大空中陽電子與陰電子混合成氣,當達到某種熱準,即化為電質,電質再昇華則成為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而帝教法華上乘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是直修煉神還虛,因為帝教同奮上正宗靜坐班後,先開天門,再透過師尊接引祖炁(上帝的靈陽真炁)。聖訓將炁的能量層級大至粗分為祖炁、先天炁、後天炁、元氣(靈氣)五大類。所以我們同奮接引的祖炁,是宇宙中能量最高的炁。同奮可能會問,這麼高能量的炁,我們受的了嗎?這也就是維生首席所說,需要混合大空之中的陽陰之氣,先稀釋之後再接引入體內。

    帝教的修煉方式,是由氣化系統帶動生化系統,所以是由上往下修。由高級的先天祖炁帶動後天的氣,這就是法華上乘直修的最大意義。而丹鼎大法要想接引到先天的炁,必須煉到電胎的階段才有辦法。要想出胎則必須煉至聖胎(炁胎),否則,就如玉皇心印妙經所言「得丹則靈,不得則頃」。也就是說,一定要陽神出竅,否則一切從頭。而帝教的修煉,因為是直修煉神還虛,直接煉靈,所以在世時煉多少的靈,歸空後就可進入適合該靈體的天界。

    因此,不論是道家的丹鼎大法,或是帝教的昊天心法,炁與氣在天人合一中,皆扮演與陰電混合激盪,達到去除陰電子提昇陽電的目的。

 

    二、炁與氣在天人親和中所扮演的角色

    天人親和顧名思義,天人之間的意識思想交流。教義《新境界》云:

    人之思想所射出者,若為陰電,即屬一種親力。此種親力凝象其對象,其對象中之陽電即與之相引(異引)而產生和力。

    又云:

    親和力者,異性相引之電力作用也。蓋人類之思想,即為一種電力之放射。此種思想如任其散亂放出,即投向四方而歸於虛無。若專心集注凝向一點,則久而久之,即能引起其所集注對象之電力的反應,兩電相交,乃有和力之發生。[13]

    在上一節提到,炁與氣都是一種「能場」,只是不同位階的能場。所以鐳都可以放射電磁波,溝通協調全宇宙;而人是個小宇宙,也是個能場,可以透過「靈意網路」發射念波,當達到一定的熱準就可與天達到親和。即教義所云親力(陰電)與和力(陽電)異引而產生親和力。

    這就是《天人親和真經》所說的:

    十大天人,其質亦純,發其正銳,莫否其剛,念馳思行,一忽而履御,億幾兆幾,無化名幾,無物不照,無物不明,無親不應,無和不孚,等等之思,等等之親,等等有和,以致有應。[14]

    也就是說,念力的發射,就像電磁波的放射,可以無遠彿界,照應萬方。這種磁波的放射,用一般語言有如我們所說的氣氛。例如教堂禮拜祈禱所散發出的祥和之氣氛,交響音樂演奏所散發的協和氣氛,參禪打坐所散發的寧靜的氣氛。當然也負面的氣氛,如處在針鋒相對暴力的立法院所散發的戾氣,或是處在械鬥激烈的場面...等等。人處在這些場合,都會受到這些磁場的感染發生共振,對身心產生不同的影響。

    所以人心的險惡敗壞,會導致末劫的發生,因為人的惡念,暴戾邪惡之氣會匯聚集於大空之中,導致人心更加險惡。加上科技的進步,一旦發生戰爭,人類就可能面臨核子毀滅的危機。而誦念皇誥,是接引 上帝的靈陽真炁,可以中和大空中之暴戾陰霾之氣,達到化延末劫於無形的目的。

    當然天人親和的目的,是要達到意識的交流。在《天人文化新探討》第一集中提到,天人親和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過程:一、能量與能量間的同化與混合過程;二、能量與意識間的混合與交替過程;三、意識與意識的傳遞過程。[15]由能量粒子間相互碰撞作用的刺激,使得含藏於能量之中的意識訊息明顯地增強。再通過能量與意識的混合交替,使得意識訊息更趨明朗。然後進入意識與意識的傳遞,在記憶儲藏區中搜尋片段,並將搜尋到的意識訊息再轉換成易於理解之概念訊息。此過程也可看成是炁氣轉化的過程,炁與氣是不同位階的能量。第一個過程是炁與氣的能量混合,第二個過程是將炁與氣所攜帶的訊息增強,最後轉化成能理解的意識或概念。其實能量與意識都是氣的特性之一,所以炁與氣在天人親和中,可以說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媒介(介質)的角色。

 

    三、炁與氣在天人炁功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人體運作的機制

    人是由和子與電子所組成,和子的來源最初來自於無生聖宮,再至金闕鐳都填充能量之後分化至各天層。類似是道教所說的一化三千,因此和子也可以視為一種先天炁。而肉身是由父精母血混合成胚胎,經過細胞的分化成長慢慢形成,因此人的肉身(電子體)可說是後天的氣(物質體)所形成。以此看來,人涵蓋先天的炁與後天的氣。

    當嬰兒的出生,和子從髮旋引入,百分之九十的和子位於大腦,百分之十的和子散佈全身。而人的生命中樞以肉體而言是在大腦,所有的中樞神經由大腦至脊髓,再由神經系統貫穿周身各組織、器官、細胞。然而人的真正主宰是大腦中的和子。教義云:「和子以其原素中之三分之一量充實每個原子中之電核,以司神經知覺之貫通。」[16]所以人的靈明知覺與肢體的靈活運作,與和子所含能量的大小有著密切的關係。

    人體的正常運作,主要是靠中樞神經,配合感覺神經、運動神經、自主神經的協調運作。這些神經系統組織,最大的功能在於傳遞信息。如我們日常食、衣、住、行,思考、遊戲、運動...等等,無一不是透過這些神經系統的運作。而大腦指揮統合這些神經系統。當然這些運作需要靠能量、養分的供給,各個組織、器官、細胞才有動力的來源,所以人要活著就必須進食,提供生理正常運作所需的營養。因此信息與能量,是人體運作的兩大支柱,缺一不可。

   (二)天人炁功運作原理

    天人炁功原名精神治療,由名稱即可了解以精神的層面為重點。所以天人炁功主要以診心調靈為目的,是宏教的先鋒渡人的方便法門。其原理教義云:

    人類之親和力加上人與神之親和力之作用而成也。其要訣為求診者及治病者均須竭誠為之,方可達到熱準而生效,否則無效。」[17]

    因此天人功主要是以無形神媒的運化為主,而治病者是求診者與神媒的中介者。所以施診時如果無法接引天醫的蒞臨,則屬於人與人之間的氣功療理,不屬於天人炁功的範圍。所以求診者及治病者均須竭誠為之,才能接引無形天醫的蒞臨。也是天人炁功最強調的「兩誠相感」,求診者及治病者竭誠請求天醫的加持。

    療的原理,先天一炁戡然子大老前輩云:

    炁療主要原理是以先天之配合祖炁的管道,進入人之天門,而與和子內之X原素產生炁、氣轉化功能,在轉運成人體所能吸收的「炁氣轉運形態」,在體內進行氣化療理。亦即當先天之炁進入X原素產生轉化功能後,此時先天之炁才能與來自體內的後天氣(穀氣與清氣)在體內進行氣化療理的過程,使炁氣能行走於各經絡與臟腑之間,以此排除人體內沈積之陰濁之氣,發揮炁療的實質效用。」[18]

    所以天人炁功是以「炁氣」的轉運形態的運作發揮功效,因此包含先天炁與後天氣。

    先天炁的調理主要是以金光與神光,金光主要是調靈為主,而神光則適合人類的體質,較容易被人體吸收。而後天之氣,是人體本身所擁有,當然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所以天人炁功是集調身、調心、調靈於一身之功法。炁與氣除了可以補充人體的能量,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攜帶的生命信息。一炁宗主言:「精神療理主要的是醫心,醫心就是要將無形的正氣,注入患者心中,讓他發生信心、希望、堅強的意志。」[19]這就類似洪緒旋教授所說的:

    氣功主要的功能乃是透過一系列載體如光、電、磁、聲、熱等,來攜帶人體健康之低頻生命信息傳遞到被治療者的身上,而達人體機能的調制效果。[20]

    從人體運作的機制看來,主要也是靠生命的能量與生命的信息的傳遞,達到全身協調的運作。而生命信息的混亂,是導致生病的重要原因。相同的道理,只要恢復生命信息的正常運作,即可使得病情好轉,這就是何以天人炁功不必吃藥打針,就可以醫好求診者的病。

    生命信息與人的思想意念有者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醫學報導中,我們可以發現人的求生意志,可以使得患嚴重病症的患者延長壽命,甚至克服病魔。《腦內革命》的作者春山茂雄博士更明白表示人類大部分的病變,來自「負面思考」如貪、嗔、凶、暴、怒、惡..等等。當人類生氣緊張時,腦內會分泌「去甲腎上腺素」,感覺恐怖時,會分泌「腎上腺素」,這些物質都是有毒的,對身體的危害很大。如果用正面思考去應對事物,即會分泌β啡太,此種荷爾蒙會使人保持年輕,並且擊敗癌細胞,讓人保持情緒舒暢、精神愉快。

    所以天人炁功是在喚醒人的良知、良能,改變不良的意識思想型態,以廿字真言作為人生守則,將過去的錯誤做深切的反省懺悔,祛除身上的陰濁之氣。「炁氣」的運轉由天門及性竅的進入,可以刺激「腦下腺」、「下視丘」、「松果腺(體)」這些部位都掌管著神經與內分泌兩大系統,對於活絡神經系統與加強免疫系統之功能,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力。

    而天人炁功與一般氣功最大的差異,在於無形仙佛的先天能的運化,也是一般氣功較無法觸及的靈體部份,所以無形上聖高真將天人炁功定位在靈體醫學的一支。

與氣在天人炁功中,扮演著傳遞「正面生命信息」與「能量」。也是一炁宗主所強調的,施治者要有「愛心」、「慈悲心」、「誠心」、「信心」,要有拼了命也要救人的胸懷。

結論

    與氣具有兩大特性「能量」與「信息」,而這兩大特性有精神的層面,也有物質的層面,是心與物的最佳溝通橋樑。因為有能量的特性,所以可以展現出場、聲、光、電、磁、熱等等效應。而信息的特性,成為最佳的傳遞媒介。從氣的特性上,我們可以看出心念具有能量的特性,而能量的特性,也是物質所擁有的特性,透過氣的特性,心物是一元的觀點就顯現出來了。

與氣在天人合一中,能量的提昇是主要的重點;而天人親和與天人炁功則著重在信息的傳遞,天人親和的信息主要以傳遞思想概念為重點,而天人炁功的信息則以傳遞正面生命信息為要務。

旋和律

第二類旋和律

 

第三類旋和律

 

第四類旋和律

第五類旋和律

天象層

無極理天

氣天上層

氣天下層

象天層

慾界

天界層

上帝境界

化界

(無色界)

電流界

(無色界)

電準界

化電界

(色界)

分化界

和合界

天液界

物質界

次元

一百次元

九十九至七十二次元之空間層

七十二至三十二次元之空間層

同上

三十二至七次元之空間層

七次元至五次元之天界層

同上

五次元至二次元之空間

和子等級

上帝

佛、仙

(菩薩)

天尊

天君

自由神

同上

普通和子

型態與性靈和子的關係

純鐳質和子

型態:

為一元本體

  之天界層,不

  具形象。

性靈組合特徵:

以高能鐳質 

  存乎其中。

性靈之間的互動關係:

以含有大量

  的鐳質光訊或

  靈訊,作為性

  靈之間相互交

  流之主要傳遞

  方式。

型態:

具靈活轉

  化一元

  用;二用

  一元等功特

  性之天界層

  ,不具形象。

性靈組合特徵:

除了含有

  極高能量的

  陽、陰能

  外,也含有

  少量的高能

  鐳質存乎其

  中。

性靈之間的互動關係:

以鐳質光訊

  、極高能量的

  陽陰電射或靈

  訊,作為性靈

  之間相互交流

  之主要傳遞方

  式。

型態上稍具形相,其他同上。

型態:

稍具有

  形相之天

  界層。

 

性靈組合特徵:

    含有極

  高能量的

  陽、陰

  能存乎其

  中。

性靈之間的互動關係:

以含有

  極高能量

  的陽陰電

  射或靈訊

  ,作為性

  靈之間相

  互交流傳

  遞方式。

型態:

1、已具

  有形象天界

  層。

2、具轉

  化和子、電

  子生存型態

  之天界層。

性靈組合特徵:

含有高能

  量的陽、陰

  氣能存乎其

  中。

性靈之間的互動關係:

    以含有極

  高能量的陽

  陰電射或靈

  訊,作為性

  靈之間相互

  交流傳遞方

  式。

同上

型態:

1、具轉

  換和子電子

  生存型態之

  天界層。

2、心物

  一元二用配

  合之有形世

  界。

3、平面

  組合具形象

  之天界層。

性靈組合特徵:

含各類能

  量陽、陰氣

  能存乎其中

 

性靈之間的互動關係:

以各類能

  量的陽、陰

  電射或靈訊

  、雜訊作為

  性靈之間相

  互傳遞方式

 

                     

 

註:各次元空間的數據,是假設整體宇宙天界層為一百次元單位時,各天界層所佔的空間比例。

註:和子等級為大致情形。

 

(發表人劉至善:天人研究學院 天人炁功研究所碩士生)

 



[1] 《天人文化聖訓輯錄》3頁,天人訓練團、天人研究總院發行,民國八十五年八月三十日。

[2] 《新境界》22頁,帝教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十月。

[3] 同註一,28頁。

[4] 同上,20頁。

[5]《氣功的科學基礎》277、278頁,謝煥章編著,養生氣功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4月。

[6] 同上,278頁。

[7] 同上,280,281頁。

[8] 《靈界通訊網路》160頁,1996年11月,楊憲東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9] 同註一,20,21頁。

[10] 同註五,315頁。

[11] 《宇宙沈思錄》林清泉著,金暉出版社。

[12] 《靜坐要義》16頁,涵靜老人著,財團法人天帝教始院,民國七十八年二月。

[13] 同註二,78頁。

[14] 《天人親和真經》19頁,天帝教始院頒行。

[15] 《天人文化新探討》第一集135、136頁,天人研究總院,民國八十五年二月。

[16] 同註二,17頁。

[17] 同註二,86頁。

[18] 《天人功師訓與聖訊》38,39頁。

[19] 同上,45頁。

[20] 天人研究學會 會訊第二期,32頁。